2025-07-03 10:16
一、"三管三必须"原则的提出背景与核心内涵
1. 政策溯源
首次提出:2020年国务院安委会明确要求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条"三管三必须"法定化
发展历程: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到完整表述的演进
2. 完整表述
3. 核心要义
责任全覆盖:破除安全只是安全部门责任的误区
全过程管控:融入业务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全员参与:从领导到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
二、"三管三必须"的分解实施框架
1.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行业监管维度)
实施主体: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组织
重点措施:
将安全生产纳入行业发展规划
制定行业安全标准规范
开展行业安全专项整治
典型案例:
住建部门:建筑施工安全"两违"专项治理
交通运输部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攻坚年
2.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业务管理维度)
实施主体:
企业各业务部门
项目管理部门
落地方法:
典型场景:
采购部门:供应商安全资质审核
研发部门:安全设计(DFACS)融入产品开发
3.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企业主体维度)
责任体系:
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
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
管理要点:
安全投入纳入年度预算
安全生产与绩效考核挂钩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
三、企业落实"三管三必须"的实操路径
1. 责任清单制定(示例)
2. 业务流程再造
采购流程:增加安全准入评审环节
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嵌入HR系统
项目验收:设置安全一票否决制
3. 保障机制建设
会议机制:安全生产委员会季度例会
报告机制:安全绩效月度报告制度
奖惩机制:安全专项奖励基金
四、政府部门监管实施要点
1. 责任分工明确化
编制《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
建立监管行业"白名单"制度
消除监管盲区(如新兴业态)
2. 监管手段创新
"互联网+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信用监管:实施安全生产黑名单
差异化监管:基于风险分级
3. 协同机制构建
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联合执法检查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1:责任推诿
表现:
"这是安全部门的事"
"我们只管业务指标"
对策:
制定《安全生产职责规范》
开展"职责边界"专项培训
实施跨部门安全审计
问题2:执行不到位
表现:
安全与业务"两张皮"
检查流于形式
对策:
开发安全业务融合工具包
设置安全观察员(SO)岗位
开展穿透式安全检查
问题3:能力不足
表现:
业务人员不懂安全
安全人员不懂业务
对策:
实施"业务+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
开展情景化安全培训
建立内部安全专家库
六、数字化转型实践
1. 智能监管系统
企业安全风险"一张图"
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自动化预警预测
2. 物联网应用
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人员定位与行为分析
环境参数智能感知
3. 大数据分析
事故规律挖掘
风险趋势研判
精准监管决策
七、2024年最新政策导向
责任追究强化:推行安全生产"职责到岗"追责制度
标准体系完善:各行业制定"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
试点示范推广:选树100家标杆企业
考核权重提升:安全生产在绩效考核中占比不低于15%
结语
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需要建立"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完整闭环。建议企业:一是开展全员安全责任状签订,二是实施业务安全融合度评估,三是建设数字化责任追溯系统。记住:安全生产不是附加题,而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只有真正将安全责任融入各层级、各岗位的日常工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