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15:13
焊接工艺评定转化的目的是要符合新标准的规定,既然要符合新标准的规定,那肯定要先知道新标准中哪些内容更改了,哪些内容增加了;至于哪些内容删除了,可以先不用考虑,删除的内容,可能是原来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后简称“PQR”)中体现的内容,内容多了没有关系,只要不少就可以了。
新标准4.3条全文为: 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是指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所列的通用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和对接焊缝、角焊缝专用焊接工艺评定因素中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或耐蚀堆焊工艺评定因素中重新评定的工艺因素。
上面这条的规定未要求次要因素在PQR中体现(与ASME标准一致),于是转化就有了这样的思路:除次要因素外的所有因素均要求在转化后的PQR中体现,新标准有变化的因素应修改,新增的因素应补上。
不同的焊接接头形式,焊接因素有着较大的差异,放在一些分析笔者感觉不是很方便,故拟分别讨论,先从对接焊缝、角焊缝开始。
另新标准中的各种焊接方法,笔者仅熟悉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包括药芯焊丝电弧焊)、电渣焊(仅用于堆焊),其他几种焊接方法不怎么了解,故本文及之后的系列文章讨论的转化均不涉及其他几种焊接方法(等离子弧焊、摩擦焊、气电立焊、螺柱电弧焊、电子束焊)。
下面笔者对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包括药芯焊丝电弧焊)等4大焊接方法的对接焊缝、角焊缝的除次要因素外的所有焊接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一、通用焊接工艺评定因素
1. 焊接方法:PQR无须修改
2. 母材类、组别号:有部分母材如TA2调整了类、组别号,应对照新标准中表1,确定是否有修改。另新标准中新增了部分母材牌号,有些旧标准中无法归类的牌号可能新标准中有了类、组别,此时PQR也要修改。
3. 填充金属分类代号:有部分填充金属调整了分类依据(如FeT-1-3的抗拉强度下限有变化),埋弧焊焊材则完全改变了分类规则,应对照新标准中表2-表4,确定是否有修改。另新标准中新增了部分填充金属的分类代号(如锆材用焊丝),有些旧标准中无法归类的牌号可能新标准中有了类、组别,此时PQR也要修改。
4.焊后热处理及分类:新标准对Fe-11材料的热处理分类做出了规定(老标准中无此材料,其公称成分为9Ni,也就是通常所说的“9Ni钢”),如果母材为其他材料的话,本焊接因素PQR无须修改。
二、对接焊缝、角焊缝专用焊接工艺评定因素中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
1. 接头:4大焊接方法新标准均无重要因素及补加因素,PQR无须修改(从标准编者处得知,第8条实际为仅针对电子束焊的重要焊接因素,错印刷为针对所有焊接方法的重要焊接因素)
2. 填充金属:重要因素中第2条对应原来的第3条,第3条对应旧标准的第5条,,第4条对应旧标准的第6条,第5条对应旧标准的第8条。补加因素中删除了原来唯一的一个补加因素(第2条:焊条的直径改为大于6mm),无任何影响。因此,PQR无须修改。
3. 焊接位置:4大焊接方法新标准均无重要因素。5大焊接方法的补加因素新、旧标准相同(均为第3条)。因此,PQR无须修改。
4. 预热、后热:4大焊接方法的重要因素新、旧标准相同(均为第1条)。4大焊接方法的补加因素新、旧标准相同(均为第2条)。因此,PQR无须修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焊接因素的覆盖范围有变化(实际上是放宽了要求,故根据PQR编制的WPS中对应内容无须修改)。
5. 气体:本类别的焊接因素有一定的变化。
a. 重要变素中新、旧标准均为第3条的关于保护气体种类、混合比的条款。关于混合比,新标准提出了改变混合保护配比超出GB/T 39255 公称值制备公差的具体要求,而旧标准的要求为:改变混合保护气规定配比。如果原来的保护气是单一气的话,这条无须修改。如果是混合气的话,还需要对照GB/T 39255(标准当前有效版本封面见图1)再好好研究下PQR怎么修改。
b. 重要因素中新、旧标准均为第4条的关于背面保护气体的条款。新标准规定:背面保护气体流量比评定值减少10%或更多为重要因素,而旧标准中无此条,如旧PQR中未记录气体流量,按新标准规定则为缺项,如果原来保留的施焊记录中有气流量的话可以将其添加到PQR中,否则,严格说,只能重新做评定了。另本条适用的母材新标准中增加了锆材。
c. 重要因素中新、旧标准均为第5条的关于尾部保护气体的条款。新、旧标准中的内容相同,但是新标准适用的母材新标准中增加了锆材。如不涉及锆材,PQR无须修改。
6. 电特性:本类别的焊接因素有一定的变化。
a. 改变电流种类或极性:老标准中焊条电弧焊既是重要因素,又是补加因素。新标准中焊条电弧焊仅为补加因素。虽然有变化,但是PQR无须修改。
b. 新、旧标准的第2条对4大焊接方法均为补加因素。新标准称为“热输入”,老标准称为“线能量”。此焊接因素应对PQR进行修改(将“线能量”改为“热输入”)。
广告
c. 新、旧标准的第6条仅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适用的关于熔滴过渡形式的条款为重要因素。新标准条款为:从粗滴过渡、 喷射过渡或脉冲过渡改变为短路过渡,或反之。老标准条款为:从喷射弧、熔滴弧或脉冲弧改变为短路弧,或反之。基本上就是文字表述的不同。此焊接因素应对PQR进行修改(如将“脉冲弧”改为“脉冲过渡”)。
7. 技术措施:本类别的焊接因素基本没有变化。新、旧标准中的第8条和第9条的内容相同(均为补加因素)。新、旧标准中的第20条的内容基本相同(均为重要因素),只是新标准中使用的母材增加了锆及锆合金。如果不涉及锆及锆合金的话,本焊接因素PQR无须修改。